影片库
搜索影片
◎译 名 索尔之子/天堂无门(港)
◎片 名 Saul fia
◎年 代 2015
◎国 家 匈牙利
◎类 别 剧情/战争/惊悚
◎语 言 匈牙利语/意第绪语/德语/波兰语/希腊语/法语
◎上映日期 2015-05-15(戛纳电影节)/2015-06-11(匈牙利)
◎IMDb评分 7.9/10 from 11,603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3808342/
◎豆瓣评分 7.6/10 from 3,281 users
◎豆瓣链接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353881/
◎片 长 107分钟
◎导 演 拉斯洛·奈迈施 Laszlo Nemes
◎主 演 格扎·罗里格 Géza Röhrig
列文特·莫尔纳 Levente Molnár
乌尔斯·瑞恩 Urs Rechn
托德·沙尔蒙 Todd Charmont
耶日·瓦尔恰克 Jerzy Walczak
盖尔戈·法卡斯 Gergö Farkas
巴拉日·法卡斯 Balázs Farkas
桑德尔·泽绍特 Sándor Zsótér
马尔桑·恰尼克 Marcin Czarnik
列文特·奥尔班 Levente Orbán
◎简 介
该片讲述身为纳粹集中营“特遣队”队员的犹太人索尔(Géza Röhrig饰),是一名被迫负责处理死尸的囚犯,某日在例行清理毒气室遇难者尸体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儿子”的遗体,他从此改变了苟且度日的生活,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拼死夺回“儿子”的尸体,并找到一位犹太牧师为“儿子”下葬。
@幕后花絮
影片被2015年柏林电影节拒之门外。导演证实了这一点:“这是真的,他们不想让我们进竞赛单元。我原本以为因为刚好是解放奥斯维辛70周年,这部电影去柏林会很合适,但事与愿违……”
在被柏林主竞赛单元拒绝之后,尽管能在非竞赛单元放映,但主创还是决定放弃柏林。这个决定很英明,影片最终在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首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导演表示,由依莱姆·克里莫夫执导的经典影片《过来瞧瞧》(1985)是影片最大的灵感来源之一。
影片中奥斯威辛-伯肯诺纳粹集中营(Auschwitz-Birkenau,位于波兰)是由场景设计师在布达佩斯附件一所旧仓库中重建的。据说,一座前苏联30年代的军事基地也被用作场景。
影片中尸体被抛弃在波兰的维斯杜拉(Vistula)或者索拉(Sola)两条河,实际上是在布达佩斯附近的多瑙河拍摄的。
影片代表匈牙利申报201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且最终获奖。
影片采用了1.33:1画面比例,而非流行的宽屏比例。导演表示:“我们当时很犹豫。最终选择1.33:1是因为,我们不想在背景上透露太多的信息。”
影片中主人公“索尔”是虚构的人物。但片中对集中营的描写参考了Schlomo Venezia、Filip Müller、Miklos Nyiszli等真实幸存者的回忆录。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凯尔泰斯·伊姆雷赞美了这部电影。他是一名匈牙利犹太人,1944年被纳粹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1945年获得解救。
影片开头字幕解释了Sonderkommando(特遣队),其成员本身也是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人,纳粹为了维持这个屠杀工厂的运行,选出年轻力壮的犹太人作为帮工处理尸体。主人公索尔也是属于这样的组织。
影片时长107分钟,包含了85个镜头,所有镜头的长度都不足四分钟。
影片在28天内拍摄完成。所有外景都是用自然光拍摄。
影片的后期声效处理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后期录制了8种语言的背景人声。声效的负责人Tamás Zányi表示,影片中的声音非常丰富,与视觉上被故意限制的局限形成对照。
影片的主角格扎·罗里格本职是一名诗人,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本片是他出演的第一部正式影片。
导演拉斯洛·杰莱斯是罗里格的朋友,灵机一动邀请他试镜,当时试的是一个配角角色,最终却发现罗里格是饰演索尔的完美人选。
本片是拉斯洛·杰莱斯的导演处女作。他在巴黎长大。最初他把本片的主角设计为法国人,当时来自法国、以色列、德国和奥地利的投资人都认为影片的想法过于冒险而拒绝投资这部影片。
影片的总预算为150万欧元,,其中70%来自匈牙利电影基金会(Hungarian Film Fund),25%来自匈牙利政府的退税,还有5%来自位于纽约的犹太人幸存者组织Claims Conference。
在匈牙利,大约有10万人去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是该国观众人次最多的独立电影。
影片关于集中营的背景资料部分来自于Miklos Nyiszli所著的《来自地狱的纳粹报告:奥斯维辛犹太医生纪述》这本回忆录,他曾经是Sonderkommando(特遣队)中的一名医生。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法国著名哲学家、艺术史学家,看完影片后给导演杰莱斯寄去了25页的表扬信。信中写到“你的电影,是一个怪兽。一个我们所需要的、明白无误、造福人类和天真无邪的怪兽。”
杰莱斯曾担任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助理,05年在《来自伦敦的男人》筹备期间,他读到了《The Scrolls of Auschwitz》这本收录数位“先遣队”成员回忆的书,脑海中形成了《索尔之子》的雏形。
罗马尼亚作家、198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Elie Wiesel)表扬了本片。他也曾是被关押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Dario Gabbai,最后一位曾经在集中营里担任Sonderkommandos的目前在世的犹太人,在观看了本片之后表达了赞扬。他自从1951年之后一直居住在美国加州洛杉矶。
在剧本最初版本中,索尔试图埋葬的尸体正是他本人的儿子,但是在改写中,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支持将尸体的身份变得可疑想法的人之一,就是索尔的扮演者格扎·罗里格。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拉斯洛·杰莱斯在法国科西嘉的巴斯蒂亚的书店里看到一本由法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出版的当事人回忆录,该书的作者是当年集中营里负责处理死囚尸体的特遣队员。书中主要内容是记录集中营里特遣队员每天的日常工作、描述如何管理犹太人集中营、当时集中营里的规章制度,以及他们如何聚集在一起反抗的内容。
拉斯洛·杰莱斯家族里的一部分亲属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被屠杀了。这件事在他们家庭内部经常被提及,在他小时候,就有“过去发生过灾难”这种印象。
拍摄过程
该片拍摄使用传统的35毫米胶片,在每一个制作阶段都使用光化学处理过程。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光线的处理技巧要有扩散性,要能够用工业方法实现,同时还要尽可能的简单。除此以外,影片的拍摄还需要用与之前拍摄相同的摄影镜头、不同的40毫米的胶片、不同的受限制的宽高比,而且还不能拓宽主视角的视野角度。摄影师需要一直保持着主角自己视角的高度,然后一直跟着他。
音效
该片的音效设计是托马斯-赞伊,一个声音环境里同时实现多种声音效果,纳粹军官叫喊的命令、受难者的尖叫等。而且在这个环境里,不同的语言也混在了一起:党卫军说的德语、囚犯们说的欧洲各地的不同语言等。声音和图像叠加在一起,有时候甚至超过图像,占据主导地位。所有这些用于叠加处理的音频素材都力求原始粗糙的,不能经过重制或者修饰。
◎获奖情况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6)
最佳外语片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2015)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拉斯洛·奈迈施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 拉斯洛·奈迈施
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 拉斯洛·奈迈施
第73届金球奖 (2016)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
第41届法国凯撒电影奖 (2016)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6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6)
最佳新人导演奖(提名) 拉斯洛·奈迈施
第30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2016)
聚光灯奖
第8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2015)
最佳处女作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2015)
最佳外语片
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2016)
最佳外语片
第31届美国独立精神奖 (2016)
最佳国际电影(提名) 拉斯洛·奈迈施
第20届金卫星奖 (2016)
电影部门 最佳外语片
第14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2015)
最佳外语片
第4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2015)
最佳外语片
第28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5)
最佳外语片 更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