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广大高清爱好者的交流,QQ群:69655899,欢迎大家参与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浏览商品

影片库

搜索影片

    浪潮--------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008)

    7.6

    Die Welle

    编号:22-29 类型:高清HD

    视频编码:蓝光原版 影片大小:36.3 GB 片源分类:经典/获奖

    地区:欧洲/英国 是否蓝光:是蓝光 音频格式: 发行年份:2008 更新时间:2018/6/4 13:16:57

    发行年份:2008 影片备注:


 ◎影片原名 Die Welle
◎外文译名 The Wave (USA) / Vague, La (France)
◎中文译名 浪潮 / 波浪 / 挥手礼 / 白恤暴潮(港) / 恶魔教室(台)
◎年  代 2008 年
◎国  家 德国
◎类  别 剧情 / 惊悚
◎语  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08-03-13 (德国) / 2008-01-18 (美国) / 2008-11-28 (台湾)
◎官方网站 http://www.welle.film.de
◎IMDB评分  7.6/10 from 59,343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063669
◎片  长 107 分钟
◎导  演 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
◎编  剧 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 / Peter Thorwarth / Todd Strasser
◎主  演 约根·沃格尔 Jürgen Vogel  ...... Rainer Wenger
      弗雷德里克·劳 Frederick Lau  ...... Tim Stoltefuss
      马克思·雷迈特 Max Riemelt  ...... Marco
      詹妮弗·利奇 Jennifer Ulrich  ...... Karo
      克里斯蒂安妮·保罗 Christiane Paul  ...... Anke Wenger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Elyas M'Barek  ...... Sinan
      Christina Do Rego  ...... Lisa
      雅各布·马特施恩茨 Jacob Matschenz  ...... Dennis
      Maximilian Vollmar  ...... Bomber
      Max Mauff  ...... Kevin (as Maximilian Mauff)
      Ferdinand Schmidt-Modrow  ...... Ferdi
      Tim Oliver Schultz  ...... Jens
      Amelie Kiefer  ...... Mona
      Odine Johne  ...... Maja
      Fabian Preger  ...... Kaschi
      Johanna Gastdorf  ...... Tims Mutter
      Teresa Harder  ...... Mutter Caro
      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 Gerald Alexander Held  ...... Tims Vater (as Alexander Held)
      莫丽·考依曼 Maren Kroymann  ...... Dr. Kohlhage



◎剧情简介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基于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当时主持这个实验的教师 Ron Jones 主页上有对此事的描述。
  http://www.ronjoneswriter.com/wave.html


◎拍摄花絮

  影片根据陶德·史崔塞Todd Strasser的小说《浪潮》(The Wave,1981)改编而来,其笔名为Morton Rhue。小说取材于真实历史时间,1967年4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里,教师Ron Jones大胆地进的一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法西斯主义,利用五天的时间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

  早在1981年的时候,陶德·史崔塞的这部小说就被美国广播公司制作成了ABC电视台的系列短片《The Wave》(1981),随后又将首映时间改在了“美国青年人ABC影院专场”中以连续剧的方式播出。

  影片中这个实验的发明者、现实生活中的Ron Jones,出席了《浪潮》(2008)在圣丹斯电影节上的全球首映仪式。

  导演丹尼斯·甘塞尔的客串演出:男孩丹尼斯在酒吧说话的时候,那个正在和他母亲抱在一起亲热的男人正是导演本人。


◎精彩对白

  莱纳·文格尔:(读学生交的作业)我想要的我应该都有了,衣服、零花钱,诸如此类,但我却时常感到无聊。(台下有学生对旁边的人小声说:这是我写的)这几天的经历很有趣,谁最漂亮、谁成绩最好都不再重要,“浪潮”让我们人人平等。出身、信仰、家庭环境都不再重要,我们都是一场运动的一份子。“浪潮”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有了意义,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莱纳·文格尔:也许你们已经发现,这些都是节选自你们写的关于“浪潮”的感想。“浪潮”能带给你们这么多收获,让我很吃惊,所以我认为,“浪潮”不该这么简单就结束。

  马尔科:(起立)莱纳,你这是要做什么?

  莱纳:马尔科,坐下。

  马尔科:但是别人会说……

  莱纳:我说了,坐下!德国近年来每况愈下,我们是全球化中的输家,但政府却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干活,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办法。那些政治家根本就是经济的傀儡。失业率必须下降,我们还是出口大国。但实际上,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学生们热烈鼓掌)。恐怖活动是现今最大的威胁,而恐怖活动正是我们自己通过散步不公正而一手造成的。当我们把自己的星球一步步推向毁灭的时候,那些富人却在一旁摩拳擦掌,建造空间站,还想从高处来欣赏这一切。


◎幕后制作

  这部翻拍老题材的影片,成为德国国内电影票房冠军,以五千万欧元的预算成本,国内上映六周时间就取得1.2亿欧元的成绩。1967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城,一位名叫荣·琼斯的高中历史老师鼓励自己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希特勒青年的班级团体,以此来向学生们阐述什么才是真实的法西斯主义。这项试验出人意料地引起混乱和严重后果,也成为了后来的一部小说、一部舞台剧和一部短片的创作素材。如今有了这部长片电影,即丹尼尔·甘塞尔的《浪潮》。

  影片将故事背景调整到了处在当下时期的德国,故事围绕在年轻睿智而无所畏惧的社会科学老师赖纳·文格尔展开。为了改变单调乏味的教学陈规,他决定在为期五天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法则和纪律来管制学生,逐渐在班里形成了名为“浪潮”的团体,这项运动的势头也在席卷全校,谁知运动竟愈演愈烈以至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最终以惨剧结束。

  问:荣·琼斯的试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独裁与法西斯主义的真实性,那么你重述这个故事并将其转移到德国的目的何在呢?

  丹尼斯·甘塞尔:我将原历史事件作为起点,然而荣·琼斯的试验是在40年前发生的,从那以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目的就是想制作一部非常接近真实的关注当下的电影,同时提出问题——为何会在加州重现那样的事情,是否也会在今天的欧洲中心尤其是德国再次发生?在德国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因为大家在学校都读过它。如果你去德国的高中,你会听到孩子们说,‘第三帝国,纳粹……坚决反对!’因为我们太了解自己的历史了,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的我们对任何的极权主义都是免疫的。我觉得这完全错了,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在独裁之下的团体意识至今还存在着,所有这些只需要的是一位有魅力的领袖和一些强硬的观念。无论你知道多少,你有多谨慎,都不能保证能免疫于一个强大的团体精神或者像《浪潮》一样蛊惑人心的运动。

  问:影片以暴力的悲剧结尾,与真实历史事件和小说都不一样,为何在结局做出这样的改动呢?

  丹尼斯·甘塞尔:我认为《浪潮》是一部年轻人会觉得很酷的电影,特别是在拍摄期间我还看到有的年轻人用波浪的手势来打招呼。作为一名德国电影人,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去澄清一个观点,表明如果你当法西斯主义为儿戏来玩耍,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将结局改动以便更加清楚地警醒观众。

  至于扮演片中主角“万人迷”老师莱纳·文格尔的约根·沃格尔,正是他在片中误导孩子们结成团体后才意识到事态发展到失控,沃格尔认为:“当人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就很容易随大流,盲目服从于任何他们所遇到的东西,吸毒、信教或者是激进主义等等。”

  在《浪潮》中扮演高中生的年轻一代德国演员,除了马克思·雷迈特参演过丹尼斯·甘塞尔的上一部影片《希特勒的男孩》之外,其他孩子都还是初次登上大银幕,整体的精彩表现令人值得期待,这些德国的未来之星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穿帮镜头

  ·很显然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在现代,然而片中的车牌号码大部分都是以“BE”开头,意思为Beckum区。这种汽车牌照早在1975年1月1日就已经废除。莫非是导演有意为之,想喻示这是曾经在德国的某一地区?  

  ·虽然故事背景设定的是在德国的西部地区,但片中的所有警察带的徽章又都是来自柏林市政府的。


◎获奖情况
引用

欧洲电影奖 (2008;第21届)

提名
·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  约根·沃格尔 Jürgen Vogel
·观众奖-最佳影片     丹尼斯·甘塞尔 Dennis Gansel


德国电影奖 (2008;第58届)

获奖
·金质电影奖-最佳男配角  弗雷德里克·劳 Frederick Lau
·铜质电影奖-杰出故事片  Christian Becker


提名
·金质电影奖-最佳剪辑   Ueli Christen



◎影  评(有剧透!!!)

                     独裁很容易,比想象的更容易——观《浪潮》有感
                                             作者:个子

  昨天为自己长时间以来一直喜欢好莱坞式的电影感到了一点惭愧。喜欢的电影可以列很长,《肖申克的救赎》、《楚门的世界》、《国家公敌》、《哈特的战争》、《拯救大兵瑞恩》、《谍影重重1、2、3》……还有些武打片不好意思列出来。这些电影看了也能引人思考,但是昨天看了部今年上映的德国电影,深夜里看得脊梁一股冷气。原来人们很容易被独裁统治,比我们想象得更容易。

  这电影叫《浪潮》,电影改编于一个真实的事情。1967年4月,加利福尼亚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历史课,进行到第三帝国时,一个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声称,对于屠杀犹太人不知情?为什么无论农民、银行雇员、教师还是医生都声称,他们并不知道集中营里发生的惨剧?当时的任课老师 Ron Jones 不知道如何回答。下课后,经过思考,这个老师大胆决定进行一项实验,在他的课堂上重现德国纳粹独裁统治。电影是这样开始的,选修政治体制课的所有学生都认为纳粹是不可能在德国重现的。但是,老师在短短的五天就实现了在课堂上进行纳粹的统治。

  第一课,严明纪律。对老师使用敬称,纠正坐姿站姿,请求发言要举手,发言时要站立,不服从的被要求退出选课,只有一个退出,一个退出后又回来。

  第二课,团结紧张。宣扬集体主义,体验团结的力量。每个人上课的座位由老师定好。全班原地踏步,一直到整齐得可以摇塌一座桥。发言不举手的被反复要求先举手,回答问题不简洁明确的也被反复训练。有选修其它课的学生要求转到这个独裁班上课。

  第三课,泯灭个性。动议统一服装,泯灭学生的个体差别。没有要求的服装又不愿意自己购买的,有同学主动要赠送。课后有学生焚烧了自己的品牌运动服,阿迪,耐克什么的。

  第四课,排异扩张。没有按第三课的呼声穿着白衬衣的学生明显感受到压力,老师对红衣女孩的举手视而不见,学生对别的颜色服装的同学“道路以目”。动议给这个集体命名,设计标识,制作网页。这个以“浪潮”命名的团体的影响已经冲出学校。夜晚,“浪潮人”把他们的标识贴到商业区的显眼出,甚至还把他们的巨大幅标识喷绘到市政府大楼上。一直穿着红衣的女孩感觉同学对她象对待麻风病人。

  第五课,首领崇拜。动议制定统一的手势。最激进的学生甚至要跟着老师当他的保镖,并逗留在老师家里影响老师的夫妻关系。红衣女孩开始抗击“浪潮”但是身单力薄,孤掌难鸣。

  第六课,悲剧收场。对“浪潮”逐渐失去控制看出苗头,并表达不同意见的人被首领宣布为叛徒,讨论如何制裁。到这个地步,老师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法西斯当年做的,并宣布独裁实验结束,要解散“浪潮”,但是已经视浪潮为生命的 Tim 拔出手枪阻止“浪潮”解散,开枪射击同学并自杀身亡。

  电影讨论的是在民主自由状态下纳粹的独裁统治如何实现的问题,由电影的叙述看,这个目的很容易达到。而我一看电影就很熟悉这个“老师”的那一套,我们天天都在为实现和巩固这个“统一”而不懈地努力着。我们不但会轻易地交出我们的自由权利,我们还积极地维护这个“集体”,我们相信这个集体必须有唯一一个首领,有统一的手势和服装,我们中的有些还不缺乏献身于这个“集体”的勇气。这都将铺就通往奴役之路。 更多介绍......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04-2022 版权所有 ohtpc.com     京ICP备18033774号-2